超链接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可见梨园是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中国美协会员 蔡卫星《梨园春》
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也因此,梨园成了戏曲的代名词。
△中国美协会员 孙翠翠《梨园春》
戏曲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创造的载歌载舞的传统戏剧样式,它卓然特出,雅俗共赏,既古老又现代,是中华文明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这与水墨国画有着共通之处,它们都历经了数百年无穷变化,也始终坚持不变的以程式规范为本体的表现方式和传神写意的美学特征。
△中国美协会员 陈惊惠《东方神韵》
水墨国画以其独特的笔墨技巧和意境表达,强调自然与情感的融合;而戏曲则通过音乐、舞蹈、表演和服装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同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和戏曲在美学上有着独特的交融与互补。
△中国美协会员 梁健《国粹芳泽》
戏曲通过角色的表演和唱腔传达情感,而国画强调“留白”与“意境”,注重人物的神韵与气质,通过简约的笔触传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因此,水墨画深远的意境可以为戏曲的表演提供丰富的背景和情感支持。
△中国美协会员 朱本群《情韵入朱弦》
戏曲表演注重舞台的空间感,剧情一波三折,时空自由流转,演员通过动作与表情,与观众产生互动;水墨画在表现戏曲场景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空灵的背景,能够传达出戏曲表演的动态与韵律,通过人物造型和情节设置,增强画作的生动性和动态美感。
△中国美协会员 吴彤《京韵风华二》
水墨与戏曲元素的结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艺术创新的一种探索,而且能够丰富各自的表现形式,为观众提供更深层次的艺术享受。